咨询电话: 021-31001221

赵卫星,找到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按照市委要求,全力营造抓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发展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是我们当前必须具有的一种自觉。  不同地区,条件禀赋不同,有些具有先发优势,有些属于“后发”地区。但即便经济基础不强、资源禀赋不高,也不意味着对发展失去信念。恰恰相反,找到了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照样可以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为提升上海整体发展水平贡献应有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把握好三对特殊的关系。  其一,是“定力”和“推力”的关系。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要保持战略定力,紧盯既定的前进方向,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变化中谋求发展,在变化中坚定前行,是一种定力;始终把“四个放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主动融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也是一种定力。  同时,我们也要增强工作推力,提高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找准自身在大局中的位置,善于从大局中寻找机遇,通过延续“稳”的态势、累积“好”的因素、集聚“新”的动能,来力争“逆周期”的表现。  对于干部来说,“定力”和“推力”是相互统一的,它们既是思想意识,也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上。金山提出今年是我们的“深化落实年”,我们要按照“讲话入心、规划入图、项目落地、工作落实”的目标,推动“两区一堡”的战略定位持续深化,在服务全国和本市重大战略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其二,是“直道”和“换道”的关系。  对于有优势、有特色的工作,要走直道加快推进,打造具有独特区域特点的功能优势,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比如,作为“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我们明确要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加快培育以和辉光电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以华东无人机基地为平台的航天航空产业、以碳纤维创新研究院为载体的新材料产业、以合全药业和凯莱英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努力形成战略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打响“上海制造”的金字招牌。  对于优势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处于相对落后位置的工作,我们要换道努力超越,探索走出一条新路子,力争后来居上。远郊地区曾有一种传统观念,单纯依赖中心城区辐射的“一个扇面”。今天谋求高质量发展,就要改变这种观念,向承接市区辐射、联动长三角发展的“两个扇面”来换道,乃至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与此同时,更要善于“无中生有”、独辟蹊径,做好“美环境”“种风景”“植文化”的大文章,打造“新科技、新品牌、新平台、新亮点”。  其三,就是“拐点”和“支点”的关系。  找准经济运行的“拐点”,形成撬动发展的“支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大潮来临之际,我们要善于把握发展“拐点”中出现的机遇,牢固树立“四个论英雄”的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一个个“支点”。  具体而言,产业发展要迈上中高端,包括深化“互联网+产业服务”创新实践区建设,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园区发展要打造升级版,包括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更新与重塑,努力在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调”出新动能、“转”出新天地;企业发展要催生新动能,实施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管理,引导传统企业加强技术融合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逐步走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寻找支点,也是寻找引擎、搭建平台、提升功能的过程。今天的我们,需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引擎,逐步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将品牌战略作为主打,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老字号品牌的首发地、集聚区;将平台经济作为动能,努力打造一批服务全国、面向国际、内外连接的大平台,从而真正将功能做实、提升,不断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书记 赵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