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需求>供给),转向了买方市场(供给>需求)。目前国家最头痛的是“内需不足”,用八十年代一句老话形容就是市场疲软。 1.市场疲软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知道,在理想的经济社会中存在一模型,即:总需求=总供给 通常的市场现象是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不断上升,如2010年北京夏天奇热,各大商场空调全部脱销,空调价格呈上升状态;再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如果买方力量大,而卖方不足时,股票价格会攀升。 在需求小于供给时,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因为这时供给增多了。比如1999年荔枝丰收,大城市荔枝价格一度降到3元/斤,因为荔枝属于发物,多吃后容易粘膜出血,甚至出现休克,因此居民的需求是有限的,价格必然下降。 一般我们认为需求加大,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加大,价格降低;供给减少,价格上升。 在P。、Q。点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但是现实社会中这一点很难达到。市场往往处于一种不均衡状态,这样就产生供给与需求矛盾。 当产量处于Q。右方时,如Q.点,就会产生市场的疲软,供给者提供这么多产品处于P,价格而消费者只愿在P:点购买。如果厂商价格受成本等因素的降低无法降下来就可能面临产品卖不出去的境况。 2.私营公司面对市场疲软应该怎么办 这里请私营公司注意一点“卖方市场”是针对市场整体而言的,但是从市场结构上来说,并非是各处个细分市场全部饱和的。例如在中国服装市场上,肥胖者或身材高大者的服装还处于空白。这就是为什么专门为胖夫人设计服装的“胖夫人”专卖店火起来的原因。再比如在我国专门为左撇子,为老年人、残废人设计生活用品的产业还没有形成,这些都是市场的空白之处。 食品市场可以说已是“拥挤不堪”,好像没有多大潜力了,可就在食品饱和的状态下,北京劲松东口的一家粮店却难得地看到人们排着长队购买这里的酱肘子和馍夹肉。他们的东西价廉物美,特别适合老百姓口味,于是成了短缺商品。高档次的北京百盛商厦,放下架子办蔬菜早市,20天的营业额就超过300万元。是挖掘不够呢,还是市场真的饱和了?在家用电器同样饱和的情况下,1999年度安徽某企业开发的手洗式洗衣机一上市,立即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极大兴趣,短短一个月,首批产品即被抢购一空,部分商场连样机都被“强行”买去。 以上事例说明:创造市场无止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善于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谁就能发现需求的“缝隙”,就能在买方市场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局部的“卖方市场”。 “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市场。”东西卖不出去,看起来似乎是市场饱和了,其实不然,只不过是有些产品,或因适销不对路,或因品种老化,或因质量低劣,无人问津罢了。以电视机为例,某些厂家的产品卖不出去,已经饱和了,但就整个市场来说并没有饱和。据报载,针对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彩电厂家专门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因具有灵敏度高、适应低电压波动、价格便宜的特点,在农村十分畅销。一些企业新近开发的数字化、多媒体彩电,也很快为城市市场带来亮点。专家指出,所谓已经饱和的市场,是“卖不掉”与“买不到”共生,“买不起”与“没新东西买”并存,产品的饱和并不代表市场的饱和,市场潜力无处不在。 市场上的产品有“饱和”,但人们的消费需求没有“饱和”。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因此国内市场,任何时期都不会绝然失去拓展空间。即使在相对饱和的状态下,也会不断产生出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如特色消费、保健消费、文化旅游消费、通讯信息消费等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更兴替的。就我国目前的市场来讲,在相对稳定的阶段中,广大城镇正处在消费升级转型时期,传统消费品逐渐向名优商品集中.一些商品进入升级阶段,如电视的高清晰度化等。衣食消费过渡,汽车、住房等高价值商品市场已开始启动。 专家指出,我国市场目前是处于相对过剩而不是全面过剩,是相对有效需求不足的供给过剩。这种供给过剩也不是全面的供给过剩,而是结构性供给过剩,换言之,有过剩的部分,也有并不过剩、甚至短缺的部分,就是说,市场上仍有一些消费热点可以创造。因此,产品开发和经营依然是方兴未艾,私营公司切不可放过这一的阶段的商机,只有开动脑筋,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才是最终出路。 上一篇:私营公司如何在市场营销中保持开拓创新的理念?下一篇:私营公司如何确定产品与消费群?目 录: 私营公司管理须知上海经济园区招商中心:金山注册公司,嘉定注册公司,崇明注册公司,上海注册公司